一个人长期做有意义、有益于人民的事,一定是有信仰信念的支撑。
2019年2月23日,由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主办,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迎来第七位主讲嘉宾——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为丽江听众带来题为《我们不能没有信仰》的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50名武警官兵也到场聆听了讲座。
“近年来,信仰的问题离我们远了,很熟悉的命题似乎也淡漠了,那么我们需不需要信仰?”公方彬教授称,制约我们行为的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源于信仰,这是一种离我们既远也近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信仰
人主要存在三种精神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追求功利而缺少精神追求者。政治信仰者是社会的骨干,宗教信仰者是社会的稳定力量,第三种人甚至可能蜕变为亡命徒。人要想活得轻松,就不要有信仰;人要想活得有意义,必须要有信仰。而信仰是什么?信仰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不叫信仰,有信仰就有约束和敬畏。公方彬教授以中华民族的战斗史和千年流散、形散神聚的犹太民族为例,深刻阐述了信仰的重要性。
我们的信仰遇到挑战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信仰遇到空前挑战,出现了‘信仰危机’。”公方彬教授指出,现在的人们相信也承认过去信仰的力量,只是更加关注现实,信仰危机的出现暂时虽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正在探寻这个方案。
那么,究竟是什么正在冲击我们的信仰?公方彬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支撑信仰的神圣感流失。和平年代人们逐渐感受不到信仰的存在感和神圣感。
第二,支撑信仰的利益关系发生变化。利益是检验个人、集团、民族境界高低的根本尺度。
第三,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奉献精神在和平年代受到淡化,精神信仰的氛围在改变。
第四,理论滞后导致信仰基础弱化。信仰高度依赖理论阐释,没有理论就没有信仰。基督教就曾遭遇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所带来的悖论和危机。
我们信仰的路径
人类文明史中始终有两条主线:一是解决灵魂靠岸的问题;二是解决肉体靠岸的问题。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还是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又或者是近现代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书》,都是在阐述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或者目标追求,即解决肉体靠岸问题。
肉体靠岸了,灵魂也必须靠岸。那么,我们的灵魂往哪里靠?
公方彬教授认为,实现信仰路径的重大突破,还在于理论突破,才能重新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如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目标已经实现,过去产生精神力量的东西也已经改变,政治信仰需要理论支撑。这一过程中,需要领袖工作者的引领,需要理论工作者的研究,需要整个民族智慧的融合,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公方彬:我是这样坚定信仰的
讲座最后,公方彬教授以自身为例讲述了如何坚定信仰。“十九大精神已经给我们指出了坚定信仰的道路‘宗教的归文化、政治的归政治’,公方彬教授认为“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没有剥削和压迫”是政党史上最美好的设计,他花费大量时间来做理论研究。实践上,他继承了先辈的红色基因,三上战场,37年来资助了900余名学子。精神上,他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有信仰,也甘愿做党前进的探路人、铺路石。
在互动环节,公方彬教授向两位观众赠送了自己的著作《大思想》《大战略》,对于武警提出的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代如何更好树立信仰问题,公方彬回答:“信仰是个人修养问题,单靠别人灌输给我们,这是有限的,唯有接受我们自身体验的东西才能稳定成长。既然信仰解决了我们的精神归宿,实现了人生价值,也是让我们享受人生的幸福,那么我们就应该主动追求过程来完善自己,用积淀和体验建构自身的精神世界,当然也接受主流社会的调整。”
整场讲座,公方彬教授运用诙谐的语言和大量历史的、现代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信仰的重要性”、“信仰危机”、“信仰的路径”等一系列问题,发人深省,激励在场听众做一个坚定信仰的人。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向公方彬赠送东巴文书法作品“玉龙千年雪,金沙万古流”
讲座结束后,公方彬教授感慨道:丽江是一座包容的城市,雪山的纯净和古城的文化都能给人一种精神洗涤的力量,人们来丽江旅游是来追求内心美好东西的,这也是很多旅游城市没有的,祝愿也相信丽江一定能够成为更多人心灵的港湾。
雪山书院自2011年恢复重建以来,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支持下,成为丽江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及展示平台,以开展“丽江讲坛”活动和编辑发行自创杂志《雪韵》为主。丽江讲坛是立足丽江古城、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免费的“开放式大学”,8年来共举办400余期公益文化讲座。
为进一步提升丽江古城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组织开展“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从2018年8月起,将在一年的时间内,每月邀请一位社会科学领域内在全国范围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在雪山书院开讲。目前,活动进行到第七期,讲座内容均引起强烈反响,丽江古城名家讲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